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您现在位置: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 新闻公告 > 医生手记 > 浏览文章

黎文生副教授论: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
来源:心血管内科  作者:黎文生   添加时间:2018年01月02日   点击数:0

黎文生  副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  

擅长:心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精通心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脉腔内成形术、冠脉支架植入术、主动脉诊治。在急性胸痛的诊断和救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主持或参与市、区级科研立项多项,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黎文生副教论: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  

尽管冠心病救治手段和心血管诊疗技术发展很快,冠脉介入也比较普及,但近10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死亡率呈上升态势  

据统计,2002年到2014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从2005年开始呈快速上升趋势,我国每年仍有约20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中,院外死亡占三分之二,而院内死亡率也高达10%  

调查显示,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至到达医院的平均时间超过12小时,住院患者中适宜行再灌注治疗的比例仅为48.3%  

北欧先进国家急性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平均2小时以内,死亡率可降至2%以内。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 (AHA)的STEMI指南将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窗定义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发病后12小时内实施(如12小时后仍有持续胸痛及ST段抬高,则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对于接受直接PCI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介入治疗干预(FMC-D)的目标时间<90分钟。  

差距的原因  

我国目前的救治水平与国际上 STEMI诊治指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说明单纯技术的进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没有带来明显的获益,主要原因为:  

1、患者因误判病情或就医意识薄弱而延迟救治;  

2、院前急救系统和转运体系不够健全,导致院内救治延迟;  

3STEMI治疗临床路径不够规范,部分基层医院转运不及时或未转运PCI,溶栓治疗后未能将患者及时转运至可完成急诊PCI的大医院;院前救治转运只按照就近原则,不考虑医院的再灌注能力,造成 STEMI病人救治延误。  

因此,通过急性胸痛救治体系的建设,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比例才能更好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国家级胸痛中心  

我院从2015年开始着手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20161月成立了胸痛中心,并以合作单位参与了国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救治项目以及广东省区域性急性心肌梗死现代救治体系构建项目。2016PCI650台次,急诊PCI335台次。20176月与区内11家医院签定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顺德区域胸痛中心网络,运行后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并于近期通过国家级认证。  

全民健康意识  

尽管建立了区内胸痛中心网络,但群众对心肌梗死的认识不足,常常明显延误就诊,就诊方式不对,呼叫120的比例过低。据统计,2016年我院救治的行早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EMI患者总缺血时间平均仍超过5小时。

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抢救时间的延误主要是患者方面的就诊延误和犹豫,因此,除了不断优化院内救治流程,协调院间转运,加强院前急救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市民及高危人群的知识普及,提高全民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