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您现在位置: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 浏览文章

【必胜!】客厅方舱“归零”,江边亮灯致敬!
来源:邓晓龙、肖强、刘颖  作者:岑婉梅  添加时间:2020年03月10日   点击数:0

    东西湖方舱医院(客厅方舱医院),是武汉市规范最大的一家方舱医院,近一个月来共收治了1700多名轻症和普通患者,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20支医疗队,以及武汉市1100多医护人员。今天上午,随着最后70名患者出、转院,东西湖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至此,东西湖方舱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我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三名队员邓晓龙、肖强、刘颖,同时也是到此支援满月之际,依依不舍的与武汉的同行在东西湖方舱医院告别,他们心中感慨万千。

邓晓龙——援鄂医疗满月纪 

    在满月之际,方舱休舱,这来之不易的时刻离不开方舱内每一个人默默贡献和付出,也饱含着我们医疗队每一位队员辛勤的汗水。抵鄂首日,我被任命为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疗队领队,同时临时第三党支部宣告成立,我被任命为支部书记,肖强同志任组织委员。重担在肩,在困难面前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不畏风险,用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医疗队共15人,由呼吸科、消化科、感染科及ICU的骨干医护人员组成,其中医生5人,护士10人,来自佛山不同的8家医院,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此刻,我们现在可以说,东西湖方舱医院成功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即患者零召回、医护零感染、病人零死亡。“休舱”前的最后几小时,仍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从一早开始,我们医疗队的医生护士们就开始一一清点监护仪、呼吸机、氧气袋等设备物资,做好归集整理,做好交接工作。即将要告别战斗了一个月的“战场”,我们也充满了依依不舍。

    中午时分,我们一个个查房,与患者最后一次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医患相约,要去顺德吃正宗的早茶,要来武汉赏樱花。“只要我们活着就有机会,我们要好好活着!”出院的患者刘阿姨说。

    近一个月的方舱医院运行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十分英明。虽然最初我们进舱时情况有些无序,各医疗队的诊疗也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但随着方舱医院领导、专家层迅速拟定的一项项制度、措施出台,我们的运行很快正常了。比如CT,医生提看法,舱内专家组会商,还存在分歧就递交专家委员会会商。这其中,我们的队员们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从刚进来方舱医院上班时的紧张期待,到与患者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就象老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再共同学习手语舞《真心英雄》、鬼步舞,见到他们可以出院或转院,为他们感到高兴。而昨天方舱内有个特殊的活动,来自广东省医疗队、新疆兵团医疗队及武汉医疗团队全体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周俊辉副院长带领下,特别策划了主题为《同心抗疫,我们在一起》的诗歌朗诵舞蹈活动。医患同心抗疫,必将迎接胜利曙光的到来。

    《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就象未来武汉之前一样,对这一场的疫情攻坚战有过害怕,有过迷茫。但是从第一次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后,那种不安,那种的迷茫,那种的害怕变得坦然。这一次的疫情就是一场的风雨,只有经历过才可以体会其中的含义,其中的感情,让我真正明白英雄的真谛。

    方舱休舱,我们真情地挥手告别,战斗告一段落,但疫情还未结束,我们将原地休整、待命。曙光在前,全体队友将坚持不懈、戒骄戒躁,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而继续奋斗。

 

肖强——他们想继续归我们“管” 

    方舱医院场地大,病友经常四处走动,加上语言因素,病人和医生的交流比较困难。我们医疗队进驻之后,通过微信管理的模式,将病人进行了梳理和整合,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医生没有手机,只好在病区先用病友手机添加自己为好友,然后再逐一添加其他病友,同时按照区域划分,逐个建群管理。

    病友将自己的状况及时报给医生,医生再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调整检查和治疗安排。这个方法效果良好,很快在全院推行,不但缓解了一名医生管理100多名病友的工作压力,也解决了病友的需求。

    其实在方舱医院治病有没有特效药,心理治疗很重要的。每次查房,都会尽可能地跟患者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问一下家庭的情况。聊天之后,他们感觉你是真心的,就会很配合治疗。我们的医疗队员与患者们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当听到C舱关闭,部分患者合并到AB舱的消息时,不少患者都跟我们队员们说,他们想继续归广东医疗队管理,不想走。

    人是群居动物,人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有精神需求,特别是现在身处武汉疫区的人民和医护工作者。这次的疫情,这次的方舱模式,对医生,对病人,对医患之间,都是陌生的,未知的。而就是这次,就像一次情感的破冰之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医生不再是病友不舒服时才叫的人,病友也不再有让医生担心自己有没有照顾好他们的那种距离感。人与人之间的间隔正在融化。

    就像出院的患者王伯说的,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等武汉这座美丽的城市又恢复从前的喧嚣繁华,我们可以相约在春天里,仔细看看脱掉口罩后彼此的面容,你们不是这座城的匆匆过客,而是武汉最美的朋友。请你们留下来,自由自在地赏花、郊游,吃碗武汉热干面。

    来武汉这个月,每天都是在驻地和方舱“两点一线”,看到的只是上下班路上沿途的风景。我一定会再来武汉,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样子。

 图片2_副本.png

方舱医院的日常

  

刘颖 

    我们刚到方舱医院上班的时候,经历了一段一个医生管理100来个病人的高峰时期,那个时候医院刚刚修建好,这不仅是对于医生来说很挑战,对于患者来说,这也是个十分陌生的环境。很多患者和家里人分隔在不同的地方治疗,有些家庭甚至阴阳两隔,加上当时就诊的人数多,地方相对显得狭小、拥挤,绝大多数患者对未来的人生都是持一种低落、焦躁的情绪。

    每天查房,都很难往前移开步子,很多病人都抢着要拿资料给我们看,想知道自己的病到底有多严重,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里。他们并不理解核酸阴性、阳性意味着什么,他们看到胸部CT反复检查都写毛玻璃样病变,但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有没有恢复。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有传染性,他们不知道口罩应该怎么样正确佩戴,他们不知道直接用84洗手消毒会损害自己的皮肤,他们不知道应该吃什么药、应该吃多久的药,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复查核酸和胸部CT,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未来还有没有机会和家人见面......

    一大堆患者的病情告知外,我们还需要从这些患者当中筛选中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及时联系转院。

    有位60多岁的爹爹,在我凌晨夜班查房的时候怯生生的叫住我,说想出院,想回家,家里还有尸骨未寒的老母亲等着办丧事。他说既往身体健康,这次没有任何症状,只因为密切接触了新冠患者,做完检查就被送来了方舱医院。但是当晚护士报告的血氧饱和度指标一直不好,波动于91-95%。下午在服用硝苯地平的情况下,血压多次检测均在180-190/100-110mmHg,这名患者是重症倾向的高危患者。而他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除了联系总值班,及时找寻床位转院,我还要攻克他心理那关,让他知道自己的病情、配合转院。这个病人的处理耗时将近1.5个小时。

    这里的患者以50-60岁居多,学历也偏低,甚至部分患者从小到大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怎么样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新冠疾病,了解到自身的康复训练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小知识。我想简简单单的发送科普文章、用一句“你的病情还行”是绝对达不到理想效果的。于是,我想给大家上上课,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让大家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新冠知识。而这一开始就持续到现在,每个班,我都会抽出20分钟到半个小时为大家授课,让大家心里有底,更安心的在这里接受治疗。

    此外,我不是每天上班,为了更好的观察患者的病情,我添加了一些重点病人的微信,方便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可以向我求助,让他们知道有个医生会一直陪伴着他们,我知道,这样会让他们更有信心。

    有人问我,刘颖,你在舱内做了些什么工作?这些就是我的工作,它没有惊天动地,它简简单单、普普通通。你问我没有烦恼的时候吗?有,被患者不理解的时候,被压力包裹的时候,感觉无可奈可的时候,我也曾经哭出声来。每次上班六个小时,我基本上从头忙到尾,带着厚厚的防护,经常面临缺氧,我也有头晕脑胀、恶心反酸、心慌胸闷,但是,比起新冠肆虐期间,受苦受难的武汉人,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这里,希望很重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给这里的病人传递更多的光明。而现在,我们的队员们已经开始休整、洗消帐篷......今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正式进入休舱期。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每天上班路上的花开了,很灿烂,相信武汉的光明也在不远的未来。

整整一个月的运行,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上演了众多令人感动的暖心故事,点点滴滴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强大正能量。2月12日,方舱内医生和患者一起跳广场舞的视频一时被刷屏,久违的笑容重新浮现在人们脸上。有的忘我备战高考,有的在阅读角专注看书,有的练起了太极拳……这些难忘的镜头和身影,传递出人们的乐观与坚强。

    运行31天,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五个零”,打造了生命方舱、安全方舱、和谐方舱,成为疫情高峰期开放床位多、收治患者多、运转效率高的“生命之舱”。

    武汉客厅是武汉城市文化地标,常年举办会展、文艺演出等活动。这一次,它温情容纳和收治大量患者,接待了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演绎了最温情的关爱、最真诚的扶助,成为寄托着希望与安慰的“生命方舟”,被媒体称为“武汉人民真正的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