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泌尿外科

高血压病患者用药的常见“误区”

作者:吴艳婷   发表日期:2014年02月27日  点击数:0

高血压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一个常见慢性病,可是在临床工作中,我却发现一些患者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案不了解,甚至非常抗拒,归纳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误区之一:“有病不愿意服药”
  当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即使是无合并内脏损害的一期高血压,在单独使用非药物疗法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心理调适等未能使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就要进行药物疗法。回避患病的现实,认为“一旦吃药即终生离不了,不能接受”,这是非科学理性的态度。诚然,高血压治疗往往是终生性的,但这与某些精神药品的成瘾性完全是两码事。要充分认识到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而且会损害全身多个脏器。如即便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6%。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坚持认真服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140/90mmHg,乃至理想水平<120/80mmHg,同样可以有健康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同样可以延年益寿。相反,讳疾忌医、视药如虎,那么,高血压导致的严重的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误区之二:“不难受不服药”   
  有不少患者虽认可用药,但却以自觉症状之有无及忍受程度来取舍用药。这同样是十分有害的。临床上,一些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检测血压有明显异常或进行有关检查时才知道心、肾、脑及血管已有程度不等的损害。有的甚至可以在“毫无察觉” 时突发卒中、心肌梗死等致残致死悲剧。这就警示我们,血压升高及器官受损的程度、预后与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以不一致,待到难受不了再去服药,岂不亡羊补牢,悔之晚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客观指标——血压值及作为靶器官的心、肾、脑、血管损伤的客观检查资料去遵医嘱用药。   
  误区之三:迷信贵药、新药与洋药   
  目前降压药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总以安全、有效、经济、适用为原则,迷信贵药、新药与洋药是片面的。  

WHO/ISH有关高血压治疗的最新指导意见是长效制剂要推荐,各种短效制剂也不排斥。据此,只要能够控制血压,就不应拘泥药于新老、贵贱和进口与否。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经济实惠的国产降压药有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吲达帕胺、珍菊降压片及复方降压片等。而属长效制剂的降压药多为价格不菲,尽管它有降压平稳、服用简便等优点,但对于部分经济条件有限的、降压方案还未能确定的患者,建议服用经济实惠的短效制剂。至于弃药不用,却去笃信那些早已被医学证明无效的所谓“降压仪”、“降压鞋”、“玉石床”之类,只能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