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阿婆一周出院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通过多科协作及微创精准治疗,促使年近九旬、体弱多病的患者快速康复 |
文图/珠江商报记者吴小镛 通讯员马靖 86岁的离休干部陈阿婆,5年前因直径约13cm的巨块型肝癌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区顺利实施了肝癌切除手术,2年前因右侧乳腺癌在该院心胸乳腺外科完成了乳腺癌根治术。此次常规返院复查时发现腹腔新出现一个直径约8cm的肿物,医师诊断为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切除。 由于陈阿婆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且已做过两次大的手术,病情相对复杂,因此,必须将手术创伤降到最低,以确保手术安全。 为此,医院组织了麻醉科、心胸乳腺外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专科专家与普外二区专家一同会诊,评估手术风险,确定手术方案。多科专家经过讨论,最终一致认为:陈阿婆的腹腔肿物为转移癌或者新发恶性肿瘤,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采用传统开刀则需要切开长约20cm的伤口,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甚至引发术后并发症。而腹腔镜手术对于身体的创伤小,有利于快速康复。但陈阿婆有肝脏手术史,腹腔粘连将使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增高。为了使陈阿婆快速康复,普外二区科主任王卫东教授迎难而上,决定为阿婆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同时,多科专家为陈阿婆制定了围手术期心肺功能监测方案、手术麻醉方案、手术应急处理措施,以确保手术安全实施,达到术后顺利恢复的目的。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11月中旬,由王卫东教授主刀,为陈阿婆实施了腹腔镜下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到直径约8cm的肿瘤位于胰体上方,部分包绕腹腔干及其三条分支(脾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血供非常丰富,术中稍有不慎则可能引发大出血。面对如此复杂的状况,王卫东教授沉着冷静,凭借娴熟的技巧,精心地将腹腔肿物完整切除。手术过程不到1个小时,出血不足100ml,仅仅留下了4个小小的伤口。术后经病理检查,肿物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这是一种很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 为帮助陈阿婆早日康复,专家们在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运用了最先进的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其要点包括:促进器官功能早日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舒服。由于术中没有留置腹腔引流管,陈阿婆术后第一天即拔除了胃管、尿管,通过预防、多模式给予镇痛治疗,一身轻松的陈阿婆在拔除胃管、尿管的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一周康复出院。陈阿婆对医院的精湛技术和处处为患者着想的高尚医德赞不绝口。 |
报道链接:http://epaper.sc168.com.cn/admin/jpgpdf/201712/201712057864749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