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塑造有温度的医院服务品牌 |
文/珠江商报记者甘柳莹 通讯员岑婉梅 劳燕如 图/南医大顺德医院供图 编者按:引入加速康复理念,实现更快康复、减轻医疗负担;立足“国字号”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平台,守护患者心脑健康;组建区级急救急诊网络,提升区域救治水平;深挖“互联网+”大数据,优化患者就诊体验……近年来,随着“政校合作”模式的全面深化,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通过加强医疗管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在全面迈向省三十强目标的同时,塑造有温度的医院服务品牌。 引入加速康复理念 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哈维德夫医院的胃肠外科专家Kehlet等于2002年提出的外科理念。核心是将微创手术、术中麻醉和围手术期护理等多学科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痛苦,加速患者恢复,缩短围手术期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建设上走在区域前列,其中胃肠外科在国内较早将ERAS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形成了完善的ERAS治疗体系,配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优质的护理团队、精湛的麻醉团队,使进入ERAS路径的患者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2018年,该院胃肠外科成为广东省医师协会首个加速康复外科培训基地。 医院胃肠外科专家介绍,“ERAS通过在围手术期采用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患者身心创伤少了,并发症也减少,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也随之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 肺大疱患者术后自主下地,走回病房;直肠癌患者术后四天康复出院;九十岁肠癌阿婆术后五天出院……加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涌现了不少患者加速康复的案例。引入加速康复理念,让患者在更少创伤的情况下实现加速康复,快速出院只是医院持续推进改善型医疗服务的侧影,医院还将以优质服务提升、“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多学科统筹等方式,全方位优化和提升患者就医的获得感,让患者感受到精湛医疗服务背后的温情。 优质护理内涵延伸 个体化护理感动患者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大力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南医大顺德医院也注重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医院通过护士管床责任制、护士床边工作制、专科医护一体化合作、医护同组共同管床管病人、医护联合查房等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医疗服务。这些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不仅让患者得到更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加速患者康复,也极大地调动了医护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提升患者健康管理意识,增强健康防治观念。 类似的优质服务持续在全院推广,院内每月满意度前三名的科室定期向大家介绍经验,形成优质服务工作常态化,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仅这两年,护理团队就涌现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护士”陈瑞芳、“广东省十佳优秀岗位技术能手”刘玲玲、“广东省十佳优秀‘男南丁格尔’”周姓良等先进个人。 此外,医院还定期派出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上门为老人开展更换尿管、胃管等服务。去年10月,凤城敬老院两位近百岁老人来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送来了两面锦旗和真切的慰问,并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人民医院为人民,一门诊是大爱之家!” 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医院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提升活动,将优质护理服务融入医院日常点滴之中,让医疗服务有温度,医患关系有温情。 “急诊重症+创伤”一体化救治 一直待命,随时救人 作为顺德区内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南医大顺德医院承担着区域紧急情况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更多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率先在佛山市内成立“急危重症-创伤救治中心”,创新性地把急诊和重症医学有机结合,实现院前急救、急诊抢救、重症监护、创伤救治、生命支持等一站式服务。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率先创立了顺德区急性胸痛救治信息平台,并与顺德区120指挥中心、区内11家医疗机构签约,联合共建覆盖全区的胸痛救治网络。规范的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为急危重胸痛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及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高了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预后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区域内重大疾病的救治水平。 危急重症医学部是该院成立“急危重症-创伤救治中心”的底气所在。人工心肺(ECMO技术)是危急重症领域的一项高精尖技术,也是心肺衰竭命悬一线患者的最后希望。从2013年开始,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致力构建ECMO救治体系,创建以重症医学科为主导,有机结合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五个学科的多学科合作团队。 “政校合作”模式全面铺开后,南医大顺德医院ECMO技术通过四年的积累来了“爆发期”:运用ECMO技术救治了近百例患者,病种涵盖急性心肌梗死、暴发性心肌炎、心跳骤停、急性肺栓塞、ARDS、重症创伤、感染性休克等,开展例数、救治成功率位居广东省前三、全国三十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顺德当地急危重症患者不出远门就能得到一流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服务,直接的医疗费用比到省级大医院救治节省至少25%,还为患者节省下异地治病的社会成本和间接成本。 此外,还通过先后为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6家区域外高水平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和转诊服务,为有需要的医院提供7×24小时抢救和转运服务的医院,已发展成为珠三角区域性ECMO治疗和转运中心,实现对多家医院的技术输出。这一切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认可,在去年10月13日举行的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年会上,该院ECMO团队获评全国十大卓越ECMO中心,广东仅2家,该院是获奖单位中唯一一个区(县)级医院。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南医大顺德医院“急危重症-创伤救治中心”的成立,更多的是对患者生命健康的负责。快速开通绿色通道,随时待命救人……医者用他们的精湛医技和大爱,守护患者安康。 “互联网+”升级 智慧医疗触手可及 手机挂号缴费、自动化智慧药房、人脸识别绑定、共享轮椅投入使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深化医院信息管理,积极优化就诊、服务流程,让市民充分感受到优质便捷的现代化医院服务。2018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被评为“2017年佛山市级智慧(网络)医院示范单位”,成为佛山市两家获评医院之一。 “2018年上半年,医院微信、支付宝移动医疗平台预约量为10.4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53%。” 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预约诊疗为例,该院在原有的客服窗口、电话、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的基础上,以预约挂号、当天挂号、现场挂号、诊间预约四种形式相结合,实现了预约诊疗“无盲区、全覆盖”。在日常的实施过程中,医院执行30分钟分时段预约,让患者错峰就诊,推进诊间预约工作,确保患者如期复诊。 2018年6月,医院正式启用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分诊、信息交互智能化,业务集结化,努力让患者“最多跑一次”,获得市民高度好评。自启用至今,一站式服务中心已服务超过10万人次,患者办理业务平均用时从约17分钟减至3分钟,2018年7月门诊满意度同比上升5.2%。 2018年7月,一批“共享轮椅”启用,市民在手机端就可实现自助轮椅租借服务。医院作为新华网“健康中国”共享轮椅公共服务创新试点单位,成为了广东首家开展该项目的公立医院,创新了医院服务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同年10月,该院再次引入一项“黑科技”:人脸识别绑定。市民随时随地即可“刷脸”绑定医院微信公众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公众号提供的多项服务。 对接国际顶尖资源 让远程诊疗实现更多可能 2017年,中国心血管远程教育学院项目成功落户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借助互联网和高端可视通讯设备,实现远程医学培训、远程继续教育、远程学术讨论,以及大会直播手术演示、远程心电教学查房、远程会诊等功能。通过实现与全国顶尖医院业务对接,有力助推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目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已多次实现与国内顶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甚至迈向了国际。该院与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City of Hope National Medical Center, 简称COH)已达成合作关系,去年4月,该院与COH顺利完成了首例国际远程视频会诊,院内专家与国外专家“面对面”探讨出具会诊报告,让患者无需远渡重洋,便可获得国际顶尖的治疗方案,这是医院在改革创新道路上的又一次重要尝试,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拓展了医院国际诊疗服务的多样性和便利性。 “扫码”调研就医体验,建立完善患者医疗风险评估与教育体系;构建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建立合理用药的动态、及时监控体系……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朝着打造有温度的智慧型医院方向不断前行,从“互联网+健康”切入,深挖医疗大数据背后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打造市民信赖的医疗事业品牌。 医疗的核心是人,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作为顺德区的“三甲”综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有信心也有底气,以积极创建广东省三十强医院目标为契机,多措并举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让患者在享受现代医学带来的优质诊疗服务的同时,也体验到科技背后的人文关怀与点滴温情。 |
报道链接:http://epaper.sc168.com.cn/disnews_new.asp?Fid=145919&FlayoutId=4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