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年仅15岁的小明(化名)。15岁的花样年华,本该在校园里绽放青春,但他却在医院,被诊断为:十二指肠巨大肿物,原因待查。
为了确诊,小明需要做肠镜检查,可不管护士姐姐们怎么哄,他都拒绝口服泻药,还用家乡话和爸爸吵了一架。最后只好清洁灌肠,可小明还是不配合,导致最后肠道不清洁,肠镜检查失败。
孩子恐惧、躲避的眼神,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出现,想起曾经学过的叙事护理,我决定尝试帮小明打开心结。
在病房,只见小明把头塞在被子里,一副不愿意沟通的样子。小明爸爸在一边喃喃地说:“这孩子,自打进了医院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沉默寡言,以前不是这样的。”
我对小明爸爸使了使眼色,让他暂时回避。
我轻轻地拍了拍小明的肩膀,说:“小明同学,你好,我叫梁小诗,你今天怎么啦?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为什么要自个儿躲在角落的栏杆旁,能和我说说吗?”
小明还是一动不动,我见他的双脚没有盖到被子,轻轻地将被子移了移,说:“天气这么凉,得盖好被子呀!小明同学,你怎么不说话呢?是不是刚刚给你灌肠的时候把你弄疼了?”他掀开被子看了我一眼,双眼红红的,泛着泪光,接着又把头埋进了被子,一言不发。
看到他对我的话有了眼神的回应,我继续说:“你是不是想问些什么?可以说出来,我知道的都会告诉你的。”
小明慢慢卸下了防备,说了一句:“我只是想一个人静静,我好害怕。”边说边哭了起来。
我:“你在害怕些什么呢?”
小明边抽泣边问道:“做肠镜不成功,是不是因为我得了绝症?”
我:“做肠镜不成功是因为你没有乖乖听话喝泻药,把肠道里面的大便排干净,镜子看不清楚肠道。你是不是也想知道你肚子是怎么了?等肠道的大便干净了,医生看清楚了才能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况,所以你要好好配合护士姐姐做好肠道准备呢。”。
小明勉强回答:“好吧,我试试。”
第二天,小明乖乖地做好了肠道准备,成功完成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发现他肠道有一个良性肿物,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等待手术的日子里,我每天上班都第一个去看小明,有时还跟他玩点小游戏。后来我们的话题多了很多,聊读书考试,聊未来理想,我还从家里找来以前保留下来的漫画书、小说以及男孩子特别感兴趣的机械模型送给他。
手术前两天,我发现他一个人望着窗外发呆,我问道:“小明同学,模型组装到哪个步骤啦?”小明说:“护士姐姐,我不想组装了,我爸说我过两天要做手术了。”
我:“为什么不想组装?能不能跟小诗姐姐说说你在担心些什么呢?”
小明哽咽道:“做手术会不会死啊?我不想做手术了,我想回家,想回去学校上课,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呢”。
我:“那你可以跟我说说你想象的手术是怎样的吗?”
小明:“电视剧上的手术室看起来都是冰冰冷冷的,四面都是白墙,我觉得很孤独、很害怕。”
我:“小明,来,让我先看看你组装的铁塔。”我随手拿了一块零件装了上去,问“你看我装的位置对不对?”,小明摇了摇头。
我:“那我该怎么做呢?”
他直接动手把错误的零件取下,装上正确的零件。
我:“其实做手术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首先,手术室里边是有暖气的,很温暖,麻醉医生和护士姐姐都会全程陪着你。手术过程就像你组装模型一样,医生会将你身上错误的零件取下,让你可以继续健康成长,整个过程像做肠镜检查那样,睡一觉醒来手术就做完了。”
小明若有所思,神情稍微放松了下来,“我好像没有那么害怕了。”
手术当天,我送他到手术室门口,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完后,听到小明小声说了句“真的不冷耶”,“我没有骗你吧,加油!”我目送他进入了手术室……
手术后,他积极配合治疗,我又从家里给他带了2个闲置的飞机模型,每天都抽空看他制作模型的进度。当第一个模型——埃菲尔铁塔完成,他第一次叫了我的名字,不是护士,不是姑娘,而是小诗姐姐。
小明出院那一天,我刚好休息,听同事说,他跑前跑后找小诗姐姐,找不到我他很失望,最后还是留下一张印着大吊臂机械的明信片给我。
明信片里感谢的话不多,寥寥数语却让我非常感慨,其实,我也很感谢他,感谢他给我一次护理照看的机会,感谢他给我一次温暖他人的机会。如果可以,我愿用心倾听每一位患者内心的声音,做患者心中的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