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节日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今年中国医师节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来,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赓续光荣传统,践行初心使命,前赴后继、砥砺前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第四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和顺德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展了寻找“顺德好医生”先进典型活动。经过综合评审,决定授予胡允兆等 28 名个人及顺德区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医护团队等 5 个团队为 2021 年“顺德好医生”称号,授予何杰雄等 175 名个人及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核酸检测团队等 45 个团队为 2021 年“抗疫先锋”称号。
其中,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胡允兆、汤红峰荣获2021年“顺德好医生”,何杰雄、黄穗平、梁玉全、欧阳艳玲、彭志博、核酸检测团队荣获2021年“抗疫先锋”。
今天,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个富含深意的荣耀时刻,让我们陆续走近这群顺德医疗界的榜样先锋,跟随他们的步伐,聆听他们的故事——
【2021年“顺德好医生”风采展示(之四)】
甘居幕后,埋头苦干的公卫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黄穗平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有一群公卫人,第一时间将目光从患者放眼至人群。他们逆行而上、深入前线,他们深挖数据、与时间赛跑,他们甘居幕后、埋头苦干。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黄穗平,就是这样一名公卫医师,她的任务,就是把好门、建屏障,做好疫苗接种等公卫工作。
疫情防控“守门人”
“预检分诊的同事,记得录制广播,提醒群众测体温、填写流调表……”“有流调史、有发热的处置流程背好了吗?”“最新的中高风险地区张贴了吗?熟记了吗?”从疫情暴发至今,几乎每天早上,预检分诊的同事都听到黄穗平熟悉的声音。每天考核预检分诊人员是否熟知各项防控措施,是她的“例行事务”。疫情暴发之初,黄穗平每天都在预检分诊和同事们沟通,怎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把有流调史的、有发热的患者,快速分流到发热门诊,保护好其他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深夜12点,黄穗平还带着人员在医院的主要出入口,张贴粤康码标识、指引如何快速填写电子流行病学调查表,目的就是减少就诊群众的聚集。把好入门关,把好病房关,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我们群众和医务人员实践得出的经验。
随访、监测员工健康,把好医务人员健康这扇门,也是黄穗平团队的职责。“黄医生,我们科室有个同事发热了!”护长急切地说。黄穗平团队马上变身资深客服,一边告知发热的医务人员,戴好口罩到发热门诊就诊,并详细调查是否有流调史;随后继续追踪随访有身体不适的医务人员,直至其痊愈为止。此外,黄穗平团队还根据疫情风险,定期组织全院3600多名员工、外包工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疫苗接种“苗星人”
下午5:30时,电话响起,“黄医生,你们的团队今晚要继续接种新冠疫苗,估计要接种2000多人!”然而此时,医院的新冠疫苗接种队才刚刚结束了2500人的疫苗接种任务。医院新冠疫苗接种队全体队员全天候待命,节假日无休,随时响应工作,做到“苗到即能打,打完方为止”,从早上8:30起持续不间断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直至当天最后1剂疫苗顺利安全地接种到群众身上。
为了满足群众接种疫苗的需求,黄穗平和接种团队分工合作,安排人员运转疫苗,领取接种物资。疫苗接种开始前的两个小时,偌大的接种点空荡荡的,十分冷清,但是黄穗平和团队却忙得满头大汗,热火朝天,为迎接即将开始接种工作的到来做准备。从接种点的场地布局、各区域设施配置,到疫苗领用、温度登记、现场协调、人员部署,每一步的工作都是繁杂细微的,容不得半点马虎。
每个区域都用分隔带分开,做好相关指引标识,每个接种台上的医用棉签、消毒清洁剂、注射器、处理医疗废物的垃圾桶都要提前为医务人员们准备好,摆放在相应位置,方便他们工作,这已成为黄穗平近期的日常。
新冠疫苗接种初期,很多群众、甚至是医务人员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都有一定的疑问。黄穗平通过收集上级单位下发的文件、宣传资料、疫苗说明书,制作宣传资料、课件,向群众、医务人员做健康科普。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落实公共卫生工作。
新冠疫苗接种点结束接种,同事们都陆续回家了,黄穗平还要留下来统计上报当天的数据,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因此加班就成了常态。每天都排查数据是否有录入错误,疫苗库存是否与接种数据是否一致等。为了找一支疫苗的监管码,她曾经翻遍几个垃圾桶。
黄穗平(右二)在疫苗接种点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负责3个大型接种点的接种工作。为了保障疫苗接种安全,黄穗平带领团队在不同的场地,进行多场次不同场景的演练。安排接种队员进行业务学习,掌握最新的接种禁忌症,耐心解答群众的问题。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坚守。黄穗平带领约60人的团队同时兼顾3个接种点,撑起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一片天,为共筑免疫屏障注入了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