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镜团队在佛山地区率先开展硬质气管镜引导下经气切安全T管置入术,T管置入后迅速恢复了患者的语言功能,后续为患者重塑气道、畅快呼吸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保障。
31岁的刘先生,因车祸致伤被送入我院救治。住院期间,刘先生接受了“气管插管术”。因拔除气管套管后遗留气管狭窄,刘先生在我院气管镜室多次接受气管狭窄段球囊扩张术及冰冻治疗术,出院后因突发气促加重接受气管切开术,术后留置气管切开套管,自此患者不能言语。
复查电子气管镜检查显示:患者气管上端极重度狭窄,直径约2m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玺主任医师及黄小艳副主任医师考虑患者气管狭窄已多次行气管球囊扩张术,但狭窄处进一步加重,治疗效果不佳,决定进行硬质气管镜引导下经气切口置入安全T管。
在与家属详细沟通,做好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应急处理预案,并与麻醉医生康翠瑶副主任医师就术中麻醉方式及气道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沟通后,1月19日,在气管镜室全麻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玺主任医师团队进行硬质气管镜引导下经气切安全T管置入术,过程顺利,患者麻醉清醒后立即恢复言语功能,术后患者呼吸平顺,于近日出院。
知识点
黄小艳副主任医师介绍,安全T管为T形管状,用于维持足够的气道,给狭窄的或重建的气管提供支撑,T管一个侧支固定在气管切开处,对周围气管壁组织的血流和淋巴回流很少受影响,T管有较好的韧性和弹性,对气道黏膜的刺激小,可在气道内起支撑作用,防止肉芽组织增生,带管时基本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容易被患者接受,且关闭T管侧孔后可正常说话,打开后可用来清除分泌物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打开通气。因此置入安全T管是目前治疗声门下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
安全T管置入技术是呼吸内镜介入的高级别技术之一,技术难度高,对操作医生、护士及麻醉医生组成的手术团队的要求也高。此技术的率先开展标志着我院呼吸内镜介入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接受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南方医科大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8年,现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佛山市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EBUS医师培训中心、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快速现场评价培训基地。自1992年开始开展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荣福教授师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王国本(KO-PEN WANG)教授,于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获得业内极高评价。通过30年的发展,目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呼吸内镜介入水平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目前呼吸内镜室配备有硬质气管镜、日本奥林巴斯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治疗镜、小儿电子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可视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径向超声+凸面超声)、硬质/软性内科胸腔镜、冷冻治疗仪、高频电凝切治疗仪、高频电凝切/氩气治疗仪、支气管镜训练模型等。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镜介入团队
至今已开展一系列检查和治疗项目,包括:防污染采样刷检、肺泡灌洗诊疗术、大容量肺泡灌洗术,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术(TBLB)、经支气管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EBUS-TBNA)、经支气管冷冻切除术、冷冻肺活检、冷冻胸膜活检等各种活检诊查术;多种管腔内肿物的消融技术:高频电刀、氩气刀、激光、冷冻、瘤体内注药及放射粒子植等;以及良、恶性气道狭窄的气道内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术;并完成慢性气道炎症疾病的气管镜介入治疗(如支气管热成形术)气胸的管腔内封堵,内科胸腔镜(软、硬质)、现场细胞学评估(ROSE)等技术。
科室致力呼吸病学及介入技术发展,为积极扩大区域影响力,连续十四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手把手学习班”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内科胸腔镜应用培训班”,吸引省内外各大医院呼吸专科医生进修学习,并获得良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