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凌晨时分,乳腺科病房来了一位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
“我太难受了,乳房硬得像石头一样,痛得要命,坐也不行,睡也不行,还发高烧,我生孩子都没有那么痛苦!”
这大概是得过乳腺炎的女性心声——乳腺炎的疼,比生孩子疼痛多了!
什么是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在各种原因造成的乳汁淤积基础上,引发的乳腺炎症反应,伴或不伴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排乳不畅,乳腺局部出现肿块,可发生于乳房的任何部位,乳房皮肤可出现红、肿、热、痛;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寒战、全身出汗、头晕、乏力等症状。
怎样预防哺乳期乳腺炎?
任何造成乳汁淤积和致病菌感染的因素都可能成为哺乳期乳腺炎,预防哺乳期乳腺炎,需注意以下几点:
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避免乳头皲裂:乳头皲裂,多因哺乳时衔接姿势不正确造成,如宝宝只含着乳头,没有含着乳晕;宝宝含着乳头睡觉等;
避免乳房外伤,如乳房受压(包括胸罩压迫或汽车安全带的挤压等)、被婴幼儿踢伤、被用力按摩等使乳房局部受伤,组织水肿,局部压力增大;
避免过度排空乳房造成乳汁过多;
避免哺乳间隔时间过长;
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
避免过多的摄入“下奶汤”。
不小心得了哺乳期乳腺炎,该怎么办?
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原则为保证充分休息,不中断母乳喂养,有效排出乳汁,合理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物。对于形成脓肿者,提倡微创治疗。
对于出现局部硬块、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乳头皲裂等,可运用局部治疗。专家介绍,局部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局部水肿,有效排出淤积的乳汁,利于炎症消散。
1.乳房按摩
有效的乳房按摩可以排出淤积的乳汁,刺激泌乳反射,保持乳管通畅,减轻乳房肿胀。此法适用于任何情况引起的乳汁淤积及导管堵塞,但在乳房严重水肿时应避免局部直接按摩,应在该乳腺导管走行的其他无肿胀区域进行适当力度按摩,保持乳腺导管通畅,达到刺激泌乳反射的目的即可。在婴儿吸奶前,应先对乳房进行负压软化。其目的是在婴儿含住乳头前,在乳晕周围建立一个环形凹陷区域以便于婴儿含接。注意事项:按摩前注意洗手、保暖,按摩的力度要适度,切忌暴力按摩,应避免导致疼痛的按摩和各种形式的强力按压,因为这会增加乳腺组织的损伤及水肿,从而加重病情。
2.物理治疗
吸乳器的使用:推荐使用电动吸乳器进行吸乳治疗,可佩戴大小合适的吸乳护罩,通过刺激泌乳反射促进乳汁排出。注意吸力要适度,吸乳时间不宜过长。使用吸乳器时,最重要的就是将吸乳护罩放置在正确的位置。此法适用于所有哺乳期患者,禁用于乳头乳晕中央区严重水肿者,因吸乳护罩会压迫中央区加重局部水肿。
3.炎症区域(红、肿、痛部位)的药物治疗
湿敷:25%硫酸镁湿敷,每次20 分钟,每日3次;3% 高渗盐水湿敷,每次20 分钟,每日3次。此法适用于局部皮肤红肿的患者,禁用于皮肤破损处。
中药外敷:如意金黄散用蜂蜜调糊,均匀涂抹在大纱布上,再以一张纱布将其覆盖成片,将制成的金黄散敷贴 放在患处,每日1次。此法适用于急性炎症型及脓肿型患者,禁用于对金黄散过敏或局部已有皮疹者。
4.乳头皲裂及疼痛的处理
每次排乳后以母乳或羊脂膏外涂,并注意母乳喂养时正确含接。羊脂膏能有效缓解乳头干燥疼痛,滋润肌肤。用水凝胶护垫贴覆盖乳头,能缓解疼痛,以湿性愈合疗法促进愈合并保护伤口;可以使用亲密接触型乳头护罩贴覆盖乳头后再行哺乳,避免乳头反复受损;戴乳头保护罩,以减少衣物摩擦影响创面愈。
如果婴儿含接乳头时疼痛严重,导致母亲不能继续患侧乳房哺乳,无论是用手法还是用吸乳器排乳均需确保乳汁有效排出(按哺乳的频率进行)。母乳中有血液不是停止母乳喂养的理由。
专家提醒,若出现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运用全身治疗。
1.抗生素治疗
(1)抗生素使用指征: 发病时症状较重,包括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如局部明显红肿、压痛,体温高于38.5℃,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⁹/L;乳头皲裂伴感染;症状轻微的乳腺炎,经保守疗法 (有效排出乳汁与物理治疗)24~48 h 之内没有改善,或是病情进展,应使用抗生素。
2.疼痛及发热的处理
非药物治疗:热敷和冷敷交替作用于乳房可以促进乳汁排出和减轻疼痛。热敷适用于哺乳前,并在热敷过程中按摩乳房,可以刺激泌乳,但在局部明显红肿的情况下不推荐局部热敷。冷敷适用于哺乳后、乳房按摩或吸乳器使用后,可以减轻乳房肿胀和疼痛。
药物治疗:推荐使用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止痛可以帮助喷乳反射,促进乳汁有效排出。发热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
专家提醒,早期哺乳期乳腺炎处理不当,可发展为局部脓肿,严重者会有局部破溃流脓、乳房变形等。若出现哺乳期乳腺炎不会处理时,应及时就医寻求正确的治疗方法。
哺乳期乳腺炎可防可治。宝妈们若不小心得了哺乳期乳腺炎也不用过于担忧,早期可以通过局部外敷、乳房按摩等方法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不能缓解,需要及时,寻求更专业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