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您现在位置: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 浏览文章

以专业与温度播种医学未来——我院积极参与顺德区普高校园科技文化节
来源:科教科   作者:蔡慧娟  添加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点击数:0

青衿逐浪,志骋夏野。为贯彻落实南方医科大学招生宣传工作部署,助力顺德片区优质生源培养,近期,我院科教科大力动员各科室部门组成招宣团队,连续走进顺德区第一中学、郑裕彤中学、罗定邦中学、国华纪念中学四所重点中学的科技文化节,通过专题讲座、设备展示、互动实验等形式,点燃学子医学梦想,传递健康科学之光。

1.jpg

沉浸式体验:

科技赋能,让医学“触手可及”

在顺德区第一中学科技文化节现场,健康管理中心团队带来的“情绪手环”互动体验区成为学生争相打卡的热点。这款融合生物传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设备,可通过实时监测心率、皮肤电反应等生理指标,直观呈现情绪波动曲线。“原来焦虑和兴奋的生理反应差异这么明显!”一位学生在体验后感慨。健康管理专家现场解读数据,科普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知识,让抽象的情绪可视化,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课”。

2.jpg

在罗定邦中学的科技展台上,输液手臂模型和心肺复苏模拟人则成为医学实践教育的载体。技能培训中心团队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静脉穿刺练习,“进针角度要稳,回血后平行推进”的指导声此起彼伏;急救培训环节,学生们在模拟人上反复练习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切身感受“黄金四分钟”的紧迫性。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第一次接触急救操作,虽然紧张,但更体会到医学的严谨与责任。

3.jpg

国华纪念中学的“神奇的大脑实验”则掀起了认知科学的探索热潮。康复医学科团队设计的Stroop色词测试、贾斯特罗错觉、橡胶手错觉和麦格克效应四个实验,将神经科学与趣味互动巧妙结合。学生们在“颜色与文字冲突”的测试中脑速跟不上嘴速,在橡胶手错觉中惊呼“仿佛这只假手真的属于自己”,麦格克效应实验里更直观感受到听觉与视觉的感知矛盾。现场多位对医学充满浓烈兴趣的高三学生体验后感悟:医学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探索人体奥秘的科学。

前瞻性引领:

学科开讲,勾勒智慧医疗图景

如果说互动体验拉近了学生与医学的距离,那么专题讲座则为他们打开了眺望未来的窗口。

在郑裕彤中学和罗定邦中学,放射科杜勇兴老师带来“人本医疗,智慧未来”主题讲座。杜勇兴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本医疗的概念和发展趋势,以及智慧医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精彩的图片,展示了现代医学技术的神奇魅力,如精准诊断、微创手术、远程医疗等。

7.jpg

讲座中,杜老师还特别强调“人本”内核:“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医学始终是‘人的科学’。AI可以分析数据,但无法替代医者对患者痛苦的共情;机器人能完成精密操作,但手术方案仍需医生的人文考量。”这一观点引发学生深思。郑裕彤中学李同学在讲座后表示:科技是翅膀,人文才是灵魂。这让我重新思考未来医者的角色。

8.jpg

战略性布局:

深化合作,共育医学新苗

在招宣活动中,医院不仅展示医学魅力,更注重与中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罗定邦中学科技文化节开幕式上,科教科主任李钊代表大学授予该校“南方医科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牌匾,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研学实践等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我们将通过‘医学导师进校园’‘中学生医院开放日’等项目,让医学教育前移,助力有志学子早规划、早成长。”李钊说道。

9.jpg

招宣团队还针对家长和学生关心的招生政策、专业选择、职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一对一答疑。我院作为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成为关注焦点:学生可依托医院临床教学平台,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医院牵头的顺德区医学研究中心等,更为科研创新提供沃土。“家门口就有这样高水平的医学平台真是太好了!”一位家长在咨询后感叹。

10.jpg

播种未来:

以医学之光点亮青春梦想

四场活动,覆盖师生逾2500人次,发放招生资料1000余册,收获意向登记表数百份……数字背后,是医院招宣团队“以学生为中心”的匠心。从情绪手环到脑科学实验,从急救培训到AI讲座,活动设计既注重前沿性,又兼顾趣味性与参与感,让医学走出“高冷”印象,展现其作为“科学、艺术与人文统一体”的多元魅力。

11.jpg

医学需要后继有人,而播种的最好时机是在青春。科技文化节的喧嚣暂歇,但医学的种子已在学子心中悄然萌芽。医院的招宣之旅,正书写着医学教育与时代共进的新篇章。

医院将继续深化“高校-中学-医院”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常态化的科普讲座、寒暑期医学体验营等形式,为学子搭建走近医学的桥梁,助力南方医科大学吸纳更多心怀热忱、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卓越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