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家在上海的桑伯与妻子到顺德旅游。旅行的第三天下午16:00,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桑伯突发左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随后家人打车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急诊科就诊。
从接诊到检查结束,用了不到50分钟
分诊护士欧阳嘉敏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判断其为脑血管意外,并马上为患者挂号、带上卒中绿色通道手腕带后用平车把患者带到急诊抢救室。抢救室刘书雁医生第一时间接诊病人,开绿色通道医嘱:测血糖、开通静脉通路、抽血、做心电图,行头部ct、MRI检查等项目。抢救室护士严锦芳第一时间给患者上心电监护,并熟练地为患者测血糖、开通静脉通路、抽血、做心电图等。随后,请神经内科会诊后将患者收入神经内科住院,从接诊患者、护士执行医嘱到检查结束用了不到50分钟。
12月1日,桑伯从神经内科康复出院,并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转送到急诊抢救室医护人员手中。桑伯在感谢信里提到,自己在异地举目无亲,突发疾病也不知所措。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急诊科就诊后,急诊抢救室医生诊断其是急性脑梗,为自己开通了绿色通道救治,使他很快康复出院。“借信感谢急诊室全体医护人员:高超的医疗技术,对病人高度尽责尽心尽力的高尚医德。”
“生死速递”没有特效,只有“救人”
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急诊科一直是用精心、细心、诚心换病人的舒心、放心、安心,日复一日、孜孜不倦地守护人民的健康。
据介绍,急诊科有“六大”绿色通道,分别是:脑卒中中心、急性心肌梗塞中心、颅脑外伤中心、创伤中心、孕产妇中心、消化道出血中心,每遇到绿色通道患者、急危重症患者、“三无”人员都会开通绿色通道争分夺秒救治患者。
在急诊从来都没有黑夜,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影,因为急诊科是医院的第一个窗口,是急危重症患者的集散地。
由于急诊患者病情大多有复杂、多变、危重等特点,需要进行紧急救治,甚至需要进行应急抢救。随着抢救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会逐渐降低,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正确的应急抢救措施,在黄金抢救时间内抢救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治愈率。电视大屏幕上演的生死速递,多少为了剧情会增加个人情感支线、特技动作等,有夸张成分。然则,真正的急诊室的确每天都会上演“生死速递”,没有特效,只有“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