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您现在位置: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 浏览文章

“植入”生命的保护伞——1例供受者血型主侧不合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来源:血液及淋巴瘤科  作者:谭洁文  添加时间:2022年04月07日   点击数:0

      虎年的大年初五,春节假期还没结束,但血液及淋巴瘤科熊丹副主任医师和谭洁文主治医师已经提前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为新年的第一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刘伯进行紧张的移植前准备工作了。

      提起这位刘伯的病情可不一般!50岁的他来自广西,在几个月前不幸诊断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髓系伴T淋巴细胞),这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具有难缓解,易复发的特点,治疗后效果也不理想。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刘伯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化疗依然无法达到缓解状态,为了挽救患者生命,熊丹副主任医师在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制定了尽快进行“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策略。随后,经过紧锣密鼓地精心安排,患者经过化疗达到了缓解状态并完成了移植前各项准备工作,而供者方面也筛选出刘伯的胞妹作为HLA配型全相合干细胞供者。

      正当一切顺利进行时,刘伯的胞妹在广西血型体检结果是B型,而刘伯是O型血,这意味着需要进行B供O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我们都知道,血型不合的输血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被破坏的红细胞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最终导致机体出现高热、寒战、心悸、血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表现,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而B供O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属于ABO血型主侧不合的移植,除移植过程中的溶血反应,还会涉及复杂的血型效价转换,红系造血重建延迟等诸多问题。

      为了保障刘伯这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实施,我科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进行了精心地安排:优化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程序,尽可能减少了供者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红细胞数量;与输血科积极沟通进行血型效价监测;移植过程中进行急性溶血预防等等措施,经过全科医护人员42个日夜的不懈努力,3月22日,患者刘伯完成造血重建并顺利出院。

      据血液及淋巴瘤科主任杨辉副主任医师介绍,该病例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髓系伴T淋巴细胞),治疗难度非常大,预后很差,单纯依靠化疗无法获得满意疗效,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能治愈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方法。患者整个的治疗过程也非常艰辛,我科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克服了移植前诱导缓解状态,供受者ABO血型主侧不合,供者捐献意愿反复动摇等重重困难,最终不负使命和信任,向患者和医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目前,广东省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具备实施此高难度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水平。血液及淋巴瘤科将该病例诊治过程与广东省及周边省份进行线上专家病例交流时,获得了许多资深移植专家们的好评和肯定。2022年,血液及淋巴瘤科干细胞移植中心拟扩建至8张移植仓,将为恶性血液病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提供了更多机会,科室团队也将继续用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更多的血液疾病患者“植入希望”,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图片1.png

患者移植成功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