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您现在位置: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 浏览文章

从家庭出发,治愈孩子
来源:心理科   作者:潘琦  添加时间:2022年09月05日   点击数:0

      “叛逆”、“沉迷网络”、“厌学”、“厌世”、“抑郁”是当下比较突出的青少年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源头很多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关注青春期独特的心理诉求

      青少年是儿童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少年既需要父母给予照顾,又需要独立发展的空间。青春期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是:“我要说了算”。在和父母关系中的诉求是“请你们放下对错来顾及我的感受”。有时候他们会用特别激烈的方式,如拒绝上学、自伤、沉迷电子游戏、打架等来表达自己的诉求,通常症状越严重,家庭关系中的矛盾冲突程度越高。

    “害怕”病情好转的小林

      在我们的诊疗中,曾遇到这样的案例——

      小林同学因心理情绪问题就诊多家医院心理科,辗转看了好多医生吃了好久的药,但症状一直都不见好转,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严重下滑。在查验血药浓度后,发现小林的药物浓度严重偏低。心理医生让小林的家长在诊室外等候,单独跟小林进行了对话。

      医生:“请问您平时有按要求吃药吗?”

      小林沉默了。

   “不用害怕,我只是想要了解您的真实情况,看看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帮助您的。”

      小林微微张开了嘴巴,小声说“没有吃药”。

      医生说:“哦,原来是这样。您没有按要求吃药,我想您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您愿意告诉医生吗?”

      小林说:“我怕!我怕我好起来后,他们(父母)就会像以前那样对我。”

      原来,据小林诉说,爸爸和妈妈总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争吵,爸爸总是埋怨妈妈没有管好孩子,妈妈也常常唠叨自己不够努力,沉迷手机。“但我生病后,他们就没在我面前吵过架了,我妈妈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唠叨我了”。

      团体心理治疗“救了”这一家

      随后,医生在和小林父母进行了详细沟通,并建议他们接受尝试团体心理治疗,小林继续接受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小林的爸爸妈妈学习到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相处,理解到小林的困扰和烦恼,改变了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也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关心、支持、鼓励和陪伴;小林看到父母的改变,也变得更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明显的改善,学习成绩也大大进步了。

      因此,心理科医生建议,当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症状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将其置于家庭关系的背景中,通过对家庭关系的改变,促进孩子病情的改善,让孩子早日康复。

家庭成员参加团体治疗有助于加强对疾病的认识,认识到家庭支持对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通过改变家庭不良的互动模式,重新建立和整合一个健康的稳态环境,可以促进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发展。

       让家成为温暖的床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团体心理治疗从2017年开展至今,已完成了90多期,共1700余人次参加,很多家庭从中获益,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夫妻关系得到改善,家庭关系恢复和谐,孩子重获健康,重新回归学校。

       从根源上来说,所有的问题都是从关系中产生的,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么我们也需要回到关系中去解决问题。很多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吃了药,症状得到了缓解,可是回家不久就复发了。为什么?这是因为家庭环境可能会诱导疾病复发,如果这个环境没有得到改善,疾病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每一个人对家庭关系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希望家对你而言,永远是喧嚣过后的一碗面,是困顿过后的一张温暖的床,是你身后最温暖的的港湾,而不是最想逃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