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见症状
高血压并发症与靶器官损害
今年10月8日是我国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10月8日当天,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今天在院内门诊大堂举行了高血压防治宣教和义诊活动。
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达2.45亿,然而,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6.9%,控制率仅为16.8%,大部分患者仍未意识到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现场,为进一步提高顺德市民的血压知晓率和血压低标率,黄裕立主任医师围绕“诊室血压监测的重要性”进行了健康宣教,通过健康讲座的形式指导市民如何正确测量血压,科普血压检测的重要性。
随后,广东省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允兆主任医师、黄裕立主任医师、黎文生副主任医师等高血压防治团队专家免费为市民提供高血压健康咨询、专科指导、检测血压血糖等咨询诊疗服务。通过进一步普及科学的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促进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提升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延缓顺德区市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诊疗:
引入大数据+AI,及早发现高危患者
近20多年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团队在高血压诊治方面不断突破,并逐渐与国际接轨,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和AI智能设备不断提高我院高血压患者的诊治疗效。
我院心脏医学中心内设了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配备了多台血压自动测量仪器,其具备数据自动传输功能,支持刷身份证和社保卡、手工录入等多种身份识别方式;为患者进行一键测量后,可自动上传、解析血压数据,对血压进行智能分析判读;当发现患者血压异常时,可自动提醒,实现有效分诊,还可智能化上传测量数据到医联体高血压中心质控平台。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还配置了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无创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仪等多种先进设备,可快捷、无创地对患者进行早期血管功能检测,及早发现高危患者,以进一步指导其临床管理和治疗。
科研:
参与四项专家共识制定
除了运用先进设备提升诊治疗效外,团队在高血压诊治标准的制定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目前参与了四项中国高血压专家共识的制定,包括《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和《强化降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
在高血压科研方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团队在高血压前期、隐匿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
提出白大衣高血压的管理新理念
据介绍,该团队证实了高血压前期与心脑肾血管的损害存在密切相关。并发现在顺德地区体检人群中,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远高于21世纪初我国的平均水平,且伴随着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发。该系列研究成果的5篇论文被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作为更改高血压病诊断界点的关键参考文献。为强化降压理念在全球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流行病学依据。
其次,团队还提出了白大衣高血压的管理新理念。过去学界一直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一种“良性”状态,不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增加。在对大量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团队研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并非无害,而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团队提出了要重视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随访,对高危患者要考虑启动药物治疗等管理理念的更新。该研究结果在发表后被欧洲、美国、俄罗斯、巴西、韩国、台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血压指南/专家共识所引用。同时利用诊室外血压监测,提供了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的本土流行病学数据和相关危险因素。团队提出隐匿性高血压并非少见情况(本地区体检人群高达15.2%),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要采用诊室外血压监测来筛查隐匿性高血压并加强管理的建议。
不仅如此,团队还将高血压科研理论转化为临床运用成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血压计《一种具有动态血压监测功能的家庭血压计》(澳大利亚专利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家庭血压测量数据分析系统》。利用远程智能云平台技术构建队列研究,从而避免了患者血压记录偏倚的可能;通过设计“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家庭血压监测队列研究”,并受邀在慢性疾病管理领域国际性期刊上发表诊室外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的综述,丰富了诊室外血压监测的新技术、新设备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