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您现在位置: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 浏览文章

“得咗”!放射科与门诊部护理联动攻坚,迷你导管置入为患者打通治疗新“路径”
来源:放射科   作者:梁志勇  添加时间:2025年02月27日   点击数:0

近日,我院放射科与门诊部通力协作,成功为一名外周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迷你导管置入术,并顺利完成头颈部动脉CTA(CT血管造影)检查。此次合作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为血管条件复杂的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诊疗新方案,标志着我院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实践中的又一重要突破。

病情复杂,传统技术遇挑战

2月10日,一名患者按预约流程来到放射科注射室,准备进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前的留置针放置。然而,患者的外周血管条件极差,血管下沉且管腔异常狭小,接诊护士评估血管穿刺难以成功,感到“无从下手”。面对这一难题,护士立即呼叫科内会诊,并上报给科室护士长梁志勇。梁志勇有丰富的穿刺经验,曾多次成功处理类似复杂病例,但经过仔细评估后,他也认为该患者的血管条件不适合传统穿刺操作。

1.jpg

考虑到患者病史及检查的必要性,梁志勇迅速联系了医院静疗小组长,门诊部护士长郭敏进行跨学科会诊。经过讨论,团队提出了一项创新方案:通过放置迷你导管来完成检查。这一方案不仅能够规避传统穿刺的困难,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诊疗路径。

跨学科协作,创新方案落地

郭敏利用超声实时成像技术,对患者的外周血管进行了全面排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管条件确实不适合传统穿刺放置留置针。她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了迷你导管置入术的优势和必要性,患者及家属在充分了解后,欣然接受了这一创新方案。

2.jpg

2月13日下午,在超声引导下,郭敏成功为患者置入迷你导管。随后,放射科团队接力操作,通过导管精准输注造影剂,并高效获取了高质量的头颈部血管影像,顺利完成了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这一检查结果为明确诊断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技术瓶颈,填补领域空白

放射科在日常接诊中,偶尔会遇到外周血管条件极差、难以穿刺的病例。此次与门诊部的联动攻坚,成功填补了放射科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解决了难穿刺病例的后顾之忧,为患者打通了顺利诊疗的“光明通道”。

这一成功案例是我院推进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又一实践成果。放射科与门诊部的紧密协作,不仅突破了传统技术的瓶颈,还为复杂病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未来,两科室将继续深化合作,建立“超声+影像”联合诊疗路径,为更多复杂病例开通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诊疗效率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