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张先生拿了份健康体检报告找我咨询,打开体检报告一看,体检指标异常的有16条,其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尿酸、脂肪肝、肥胖等等全黏上了,更让他担心的是冠脉CT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硬化,前降支近段管壁见钙化斑及软斑,管腔狭窄约70%:请及时到心血管专科进一步诊治。张先生追问缘由,遂向其解释如下。
其实,人体的血管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它担当着向身体各个部位运送各种营养物质及把身体代谢废物清除体外的任务。如果这条“道路”交通不畅,就会导致营养物质不能及时送达,废物不能及时清除,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情况。
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酶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原因,它是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随着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变化,管壁粥样硬化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血管腔越来越小,最后导致管腔的阻塞,这就是临床上表现的心肌梗死、脑血栓了。冠心病、脑卒中突然发病时,动脉粥样硬化早已是全身性多处病变,而且动脉的狭窄程度至少已是50%,一般为75%~90%的狭窄,有的甚至是完全闭塞,动脉粥样硬化已经进入了中、重度病变。
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首先要保持血管健康。虽然医学研究证实,血管的僵硬度,血管的改变与遗传有关系,是我们不可能改变的。但心脑血管疾病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可逆转性。由于环境、饮食、少运动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动脉早期硬化,只要注意调整,使血管趋于健康便可。事实证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