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艺 副教授
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
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
擅长:擅长心血管危重症、冠状动脉造影、心血管介入诊治、起搏器的安置、心导管检查、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
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市、区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最近一些国际性血脂管理指南陆续发表,均强调了血脂的规范管理在ASCVD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
一、无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
(一)血脂异常的干预靶点
临床常规检验提供的血脂参数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酯(TG)等。在降脂治疗中,应将LDL-C作为主要干预靶点,在保证LDL-C(或非HDL-C)达标的前提下,力争将HDL-C和TG控制于理想范围内(HDL-C≥1.04mmol/l,TG<1.7mmol/l)。
(二)降胆固醇治疗目标值
新近颁布的ACC/AHA降胆固醇治疗指南放弃了降胆固醇治疗目标值,但根据患者心血管危险水平,建议应用不同剂量与强度的他汀治疗。对于无ASCVD的心血管低危、中危、高危患者,我国指南所推荐的LDL-C目标值分别为<4.1mmol/L、3.4mmol/L和2.6mmol/L,超过此值即应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和(或)药物治疗。
(三)降胆固醇治疗措施
1、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生活方式治疗应包括以下内容:(1)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2)增加体力运动;(3)维持理想体重;(4)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等。
2、药物治疗
对于低至中危患者,应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要措施。经过2~3个月的生活方式治疗其LDL-C仍不能达标者,可考虑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于无ASCVD但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应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积极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
二、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
大量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合理应用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ASCVD的临床预后,故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所有无禁忌症的ASCVD患者。
按照我国现行的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所有确诊冠心病或其他危症(其他ASCVD或糖尿病)患者,在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中均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将其LDL-C控制在<2.6mmol/L。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 ASCV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进一步增高,被视为极高危人群,我国指南建议将其LDL-C控制于<2.1mmol/L。最近我国CCEP专家建议,在充分考虑到患者获益/风险比以及药品价格的因素前提下,可应用他汀类药物将ASCVD患者的LDL-C控制于<1.8mmol/L。若经他汀治疗后患者LDL-C不能达到此目标值,可将基线LDL-C水平降低50%作为替代目标。LDL-C达标后,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若其LDL-C<1.0 mmol/L,可以考虑减小他汀剂量,但需注意监测血脂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