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您现在位置: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 新闻公告 > 医生手记 > 浏览文章

药物与肾脏病系列之一:
来源:肾内科  作者:未知  添加时间:2015年08月04日   点击数:0

任何人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感染。肾脏病(如肾病综合征)患者本身的免疫力低下,加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人体免疫屏障更是薄弱,因此,感冒、腹泻等问题经常接二连三地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尿蛋白反弹、血压升高等,甚至诱发肾功能急剧恶化。

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每次发病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最常见。普通感冒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等,严重者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缺乏。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可有咳嗽、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痛等。普通感冒的症状如果不严重,没有必要吃药,症状较重者可以给予对症治疗。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而且多数普通感冒无须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反而有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抗菌药物治疗并不能缓解普通感冒的症状,如果感冒合并细菌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滥用抗生素治疗感冒就毫无根据了。感冒症状的消失主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给自己的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时间。

如何才能合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呢? 抗生素种类繁多,常用抗生素有一百多种,每一类药物仅对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发挥作用,因此,应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正确地使用抗生素有以下几个原则。

   1)严格掌握适用症,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毒性。

   2)病因不明的发病不宜使用抗生素,除非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

   3)病毒性感染不要随便使用抗细菌药物。

   4)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生素。

   5)选用抗生素要有针对性,根据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则选用对细菌有作用的抗生素,还要根据细菌的种类,选用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果有病毒感染,使用抗细菌的药物或抗真菌的药物均是无效的。

   6)选择合适的剂量及正确的用法。

  几十年来,抗生素导致的身体损害屡见不鲜,目前已经证实有明显肾毒性的抗生素包括:

1)氨基苷类药物  这肾毒性最大的一类抗生素,也诱发药源性肾损害的最常见原因。发生肾损伤的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严重时出现少尿、无尿或急性肾衰竭。肾毒性与用药持续时间和剂量等因素有关。

2)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这两种药物可引起IV型变态反应,导致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第一代头孢菌素的肾毒性较大,第二代头孢菌素次之,而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几乎无肾毒性。该类药物造成肾损害的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无关,部分患者有尿量减少,伴全身过敏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痛等。

3)其他抗生素  如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等)红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和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拉米夫定和干扰素等)亦可引起肾损伤。

    肾是抗生素的主要排泄通道。因此,肾功能的状态或给药方法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排泄,从而使血药浓度不同。对于无肾脏病的人群,通过增加尿量加快药物从体内排出,可减少或预防肾损害的发生。但对于以下高危人群,如使用抗生素,警惕肾损伤的发生,并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抗生素的用药剂量和种类。 

   原有肾脏病者,特别是已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在药物选择上尽量避免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一旦决定对这些人群使用抗生素,要根据肾功能相应地减少药物剂量。另外,即使是对肾毒性较小的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也存在引起间质性肾炎的可能。因此,肾脏病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最好有专业医生的指导。

    长期肝病、肿瘤等引起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减少,使药物经肾排泄量增加,从而增加肾损害机会。

    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均可引起肾损害,导致肾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增加。

    老年人更易发生肾损伤,应注意调整用药剂量。

    减少抗生素肾损害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合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勿乱用抗生素。但是,如果出现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不要过分担心,可在有经验购临床医生指导下,选择有治疗作用,不良反应最低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