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您现在位置: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 新闻公告 > 医生手记 > 浏览文章

刘清波教授论:ERCP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
来源:普外二区  作者:刘清波   添加时间:2018年01月02日   点击数:0

刘清波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普外二区副主任;  

普通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肝胆外科各种手术,精通腹腔镜及十二指肠镜内镜(ERCP)技术,在腹腔镜诊疗技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  

主持佛山市科研课题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区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内著名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篇;  

现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门静脉高压症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内镜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青年委员、顺德区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  

   

刘清波教论:ERCP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  

ERCP技术,是通过口腔,经食道、胃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选择性胆管或胰管插管造影,对胆道或胰腺疾病展开诊疗操作。由于ERCP技术是经自然生理解剖通道进行操作,因此,其具有侵入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治疗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代表了现代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趋势,十分适合对手术疤痕有要求、高龄、体质差以及有手术禁忌的患者。  

ERCP技术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ERCP技术是一项融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微创内镜介入技术,可以为肝胆胰及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已成为胆道及胰腺疾病影像诊断的“金标准”。许多病症如胆总管结石、胆管良恶性狭窄、创伤性胆瘘、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乳头括约肌疾病等以往需要开腹手术治疗的病例,现在多数可以通过ERCP技术得到有效的处理。  

如胆总管结石患者,以往需剖腹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在采用ERCP技术后,只需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口,即可取出胆管结石,患者体表无手术疤痕,次日即可下床活动,一般57天即可出院。  

ERCP技术有无风险?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ERCP已成为较成熟的微创介入技术,是临床处理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成功率达9095%。但是,ERCP亦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侵入性操作,常见的并发症有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炎、消化道出血和肠穿孔等。  

ERCP前对患者有哪些要求?  

术前3天应避免胃肠道X线钡餐检查;询问碘过敏史,必须做碘过敏试验;询问手术史、服药史及既往基础病史;应空腹6-8小时,术前局麻或全麻医患沟通后,签署ERCP操作知情同意书;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淀粉酶等相关检查。  

哪些患者可以作ERCP  

已明确肝外胆管结石者、怀疑胆道结石而常规检查不能确诊者;梗阻性黄疸鉴别困难或需确定梗阻具体部位者;胆道手术后症状反复而常规检查不能确诊者;胆道良恶性狭窄或梗阻放弃或不能耐受手术者;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慢性、特发复发性胰腺炎及复杂类型胰腺炎;上腹部肿块疑为胰、胆疾病者;可疑的胆胰壶腹括约肌功能障碍者。  

    哪些人不适宜ERCP微创治疗?  

    有上消化道狭窄、梗阻,估计内镜不可能抵达十二指肠降段患者。碘过敏患者。  

    ERCP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禁食24 小时,并复查血清淀粉酶,若淀粉酶正常,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方可进食。  

    术后饮食由清流质过渡到低脂流质,再到低脂半流质,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对术后十二指肠乳头的摩擦导致渗血,一周后可正常饮食。

重症者可适当延长禁食和卧床时间,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予补液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