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因发病率低,即使消化科医生也少见。而且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常发病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被明确诊断,所以早期很容易被漏诊或是误诊。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食管-胃交界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食管动力障碍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受限。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及进食后呕吐。长此以往,可发展为食管炎、食管溃疡甚至食管癌。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内镜下注射药物、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及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但这些治疗手段存在短期内易复发、损伤较大等不足。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微创术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近期,我院消化内科就利用该项技术为一患者解除了痛苦。
患者为一名反复吞咽困难并进行性加重的青年女性,家住顺德。数年来转辗多家医院就诊,效果均不显著。医生也曾建议去广州南方医院接受POEM术治疗,但考虑离家远,住院期间家人照顾不便而被耽搁。2017年11月初,因病情加重无法进食,入住我院心胸外科接受治疗。经心胸外科与消化内科医师诊,转消化内科进行治疗。
11月10日,在内镜中心全麻插管下,消化内科副主任李国华教授为患者进行了内镜POEM术治疗。治疗中,李国华教授通过内镜先将患者食管黏膜切开,再沿食管黏膜下层开辟一条黏膜下“隧道”,并在“隧道”尽头找到患者痉挛的环形肌,将环形肌切开。在将环形肌切开瞬间, “贲门”也随之松弛下来,然后取出内镜,把食管切口用小夹子 “夹牢”。整个过程出血少、创伤小,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充分显示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我院消化内科开展内镜POEM治疗已有4年,治疗患者多例,所有患者术后一周内均可出院,第一周就可以吃米汤、牛奶、鱼汤等流食,第二周就可以吃稀饭、面条及米饭。一位被治愈的患者曾激动地说:“顺利吃下第一口稀饭时,我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吃东西吞咽的梗阻感不复存在,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品尝顺德美食了。”
李国华教授在为患者进行内镜POEM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