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您现在位置: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 浏览文章

不想消化系统疾病“搞搞震”?“防治攻略”在此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张俊 胡趣儿  添加时间:2025年02月06日   点击数:0

春节作为传统佳节,是阖家团圆、共享美食的欢乐时刻,然而,这也潜藏着消化道疾病的高发风险。

从油腻的年夜饭大餐到频繁的聚会酒局,从不规律的作息到复杂的情绪波动,我们的肠胃面临着重重考验。节后如何调理肠胃?这份全面的消化道疾病防治“健康攻略”请务必收藏好。

专家介绍,春节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食管异物等等。要避免消化系统疾病“搞搞震”,可以这样做!

X1.jpg

合理饮食

荤素搭配,消化不累。春节期间的餐桌上,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往往唱“主角”,蔬菜、水果却成了“配角”。然而,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建议每餐蔬菜的摄入量占饮食总量的一半左右,比如清炒菠菜、凉拌黄瓜等,既清爽可口,又能平衡营养、预防便秘。水果则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像苹果、橙子等,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影响正餐食欲。

控制油脂摄入量。烹饪时应尽量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炸、油煎。例如,将炸春卷改为蒸春卷,不仅口感独特,还能大大降低油脂摄入。

饮食有节。除了控制食量、细嚼慢咽,还要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的辣椒、花椒,油腻的油炸食品,生冷的冰激凌、生鱼片等,这些食物易刺激胃肠黏膜,引发胃肠不适,尤其是本身胃肠功能较弱者更要忌口;限量饮酒,切忌空腹饮酒。

饮食有洁。注意饮食卫生,采购新鲜食材,妥善储存,生熟分开,避免食用变质、过期食物,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胃肠。

规律作息

每晚保证7 - 8小时睡眠时间,让身体各器官,包括胃肠得到充分休息与修复;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赖床,不赖沙发,清晨适当进行简单拉伸运动,如伸懒腰、转动手腕脚踝,开启活力一天;避免过度劳累,走亲访友、筹备聚会间隙适当休息,午后小憩半小时左右,缓解疲劳,维持身体良好状态,防止因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适量运动

饭后散步是不错的选择,它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但要注意,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等,以免引起胃肠痉挛、腹痛等问题。可以选择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慢悠悠地散步15-20分钟,既能享受节日的悠闲时光,又能促进消化。

情绪管理

情绪波动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面对家庭琐事、人情往来压力,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平复紧张、焦虑情绪;与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分享喜悦、倾诉烦恼,避免不良情绪积压在心里,影响胃肠神经调节功能。

“消化不良”怎么办?

专家提醒,当出现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时,首先要冷静进行自我观察。留意症状表现,如腹痛,仔细分辨疼痛部位,是上腹部、脐周还是右上腹等,疼痛性质是绞痛、钝痛还是刺痛,疼痛程度是否逐渐加重;观察呕吐情况,呕吐物颜色、性状;关注大便次数、性状,水样便、脓血便对应不同病因;注意是否伴有发热、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发热温度高低、持续时间,初步判断病情轻重缓急。同时,回忆近期饮食、作息、情绪变化,是否食用不洁食物、过度饮酒、熬夜劳累等,为后续判断病因提供线索。

居家处理

对于轻微消化不良、腹胀,可适当调整饮食,暂时减少进食量,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同时进行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若有轻微腹泻,可先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补充因腹泻丢失的电解质,按说明书冲调饮用,适当进食蒸苹果,苹果中的果胶有收敛止泻作用;若因饮食过量、油腻导致恶心,可适量饮用温水、柠檬水,或含服姜片,缓解胃部不适,但居家处理症状若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腹痛加剧、发热不退、腹泻不止等,务必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即就医!

1.剧烈腹痛,持续不缓解,尤其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手脚冰凉等休克表现,可能是急性胰腺炎、胃肠穿孔等急危重症。

2.频繁呕吐,无法进食、进水,导致脱水,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或呕吐物含大量鲜血、咖啡样物质,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3.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24小时以上,或伴有寒战、神志不清,可能有严重感染。

4.严重腹泻,每日大便次数超过10次,呈水样便或脓血便,伴有头晕、心慌、虚弱无力,易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

5.吞咽困难,饮水都无法下咽,或感觉喉咙、胸部有异物梗阻感,怀疑食管异物。

这些情况均刻不容缓,应尽快前往医院急诊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诊断与治疗,守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