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尧先生(化名)发生胸痛2个星期才就医,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得益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更为完善的ECPR救治体系,他在强大支持下,获得了心脏移植的机会,最终脱离险境。
心梗面积大,心脏无法脱离ECMO支持
6月初,尧先生发生胸痛,却没有及时就医,2个星期后他的胸痛明显加重,才到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及抽血化验,考虑急性心肌梗死,马上转运到我院,经过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心血管内科为患者施行了介入治疗。
手术后,尧先生顺利返回病房。但由于发病时间较长,他的心肌梗死面积较大,心脏收缩极微弱,很快出现心跳骤停。心血管内科进行复苏抢救,同时通知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ECMO团队火速到达现场,为患者行ECMO支持。在ECMO的支持下,尧先生转至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
除了心脏问题,还有心跳骤停后对脑部缺氧的损伤、急性肾功能的受损等等,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对于尧先生的生命至关重要。我院重症医学科在心跳骤停后病人的后续生命支持方面有着相当成熟的经验,在严密监测及个体化治疗下,尧先生苏醒了。
然而,由于心肌梗死面积大,他的心脏功能已难以恢复,很难撤离ECMO机器。也就是说,患者虽然苏醒,但心脏无法脱离ECMO支持,一旦撤机,将面临失去生命。
将ECPR救治体系延伸到区外
生命至上,为了挽救患者,医院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专家先后来院会诊,考虑尧先生预期心脏恢复可能不大,专家们讨论后决定——心脏移植。
在ECMO支持下,尧先生转至广东省人民医院。经过一系列的心脏移植术前准备,近日,他已成功完成心脏移植,并顺利撤离ECMO。
转运至广东省人民医院
尧先生能等到心脏移植这个“重生”的机会,得益于南医大顺德医院ECPR救治体系的完善,院间联动协作机制的成熟,以及医院强大的多学科协作救治能力。
近年来,南医大顺德医院在成熟的ECMO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展ECPR技术,着力构建区内ECPR救治体系,区内各医院信息交换变得更通畅、院际合作更加连贯,顺德地区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本次南方医学科大学南方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专家来院会诊期间,充分肯定了我院ECPR快速、完善的救治体系,对过往ECPR救治病例高度赞扬,鼓励我院ECMO团队继续大力发展ECPR技术,并与ECMO团队针对心脏骤停的后续生命支持进行了讨论。
如今,在原有的区内ECPR救治体系建设基础上,我院进一步把救治体系延伸到区外,延伸到省级医院网络。本地区心脏骤停患者集中转诊至我院,通过医院强大的多学科协同救治能力以及ECMO生命支持技术水平,大部分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对于实在需要心脏移植等极高难度的病例,可对接省级医院技术支持,进行会诊及转诊,探索ECPR救治体系合作新方向。
上级医院的后盾支持,使得区内ECPR救治体系得到进一步延伸和完善,顺德地区急危重症救治将更有保障,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