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今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至,滋润万物。雨水时节,气温回暖,降雨增多,寒中挟湿。正所谓:“春回大地挟湿气,脾胃最易受侵袭。”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中医科、老年病科提醒大家:雨水时节养生,重在防寒、祛湿、调脾胃。
乍暖还寒 适当“春捂”
雨水时节乍暖还寒,大家要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雨水时节气温逐步回升,人体为了适应外界温度变化,肌肤腠理将逐步打开,在中午以及运动较多的情况下,有些人还会出汗,此时如果衣物太过厚重,就容易“上火”。不过,此时昼夜温差通常较大,早晚气温仍然较低,如果衣服太过单薄,又极易受风寒,尤其是老人、儿童等抵抗力弱的人群。因此,古语有“春捂”的说法。
那么,如何做到正确“春捂”?唐代著名医家“药王”孙思邈在其专著《千金要方》中提出:“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这就是说,初春时节上身衣物可适当减少,但下身仍要注意保暖。
“春捂”的重点在于注意背、腹、足底的保温,以减少感冒、风湿骨寒症的发生概率。上衣可以选择方便穿脱的款式,根据温度随时调节着装厚度。
回南天气 防治湿气
顺德地属华南沿海地区,湿度相对较大,特别是随着气温上升,地表湿气进一步加重,容易催生“回南天”。家具、衣物、被褥等物品也会返潮。这种潮湿,中医称为“湿气”。中医理论认为湿气与寒互结最易伤及关节。另外,湿气还易损伤脾胃,进而引发胃脘不适、腹泻、周身困乏等症状。因此,雨水节气中医调理养生尤为重视健脾除湿。
雨水时节如何养生?
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太过则克己之所胜,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补脾。
甘味食物能补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原本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故雨水饮食宜少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薏苡仁、豇豆、扁豆、黄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如乌梅、酸梅等。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向大家推荐两粥一汤赶紧试试
👇👇👇
金橘山药小米粥
功效:疏肝健脾。
配方: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
银耳粥
功效:补脾养胃、益气生津。
配方:银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砂仁鲫鱼汤
功效:醒脾开胃、利湿。
配方:鲜鲫鱼150克,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葱、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
另外,雨水时节多吃“3菜”
春笋
常听人说:“雨后春笋”。雨水节气,正是笋最鲜嫩的时候。春笋虽然性味偏寒,却有一种生发之性。《名医别录》中说,春笋能“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从营养学角度看,春笋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春季吃笋,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还能润肠通便。
豆芽
雨水之后,适当多吃点芽菜。豆芽的生发功效,既顺应阳气生长的时令特点,又可以健脾化湿,调理因春雨连绵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湿困脾胃证。豆子“变身”为豆芽后,维生素含量有所提高。原本含有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会降解成小分子。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又不易引起胃肠胀气。
韭菜
《本草纲目》中记载,韭菜在四季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春则香,夏则辣,秋则苦,冬则甜。韭菜叶热根温,生吃可以补血、行血;熟吃可以补中健脾,中医称为“肝之菜”。春天韭菜最鲜、最嫩、最应景,最有助于我们疏肝理气。
起居养生
春季主生发之气,应遵循内经中“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起居原则。天气转暖,在室内要注意常通风换气,来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另外,雨水节气仍属于早春,此时天气虽然转暖,但仍变化多端,昼夜温差较大。春季人体腠理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应注意“春捂”,不要过早地除去冬衣。
运动养生
雨水节气可适当练导引功以锻炼身体。
具体做法是:每天晚上,盘坐,两手相叠按右大腿上。上体向左转,颈项向左扭转牵引,略停数秒钟,再以同样动作转向右,左右各做15次。
另外,摩腹提肛,春季当以保养“阳气”为主,睡前摩腹提肛,有助于养护体内的阳气,达到运脾固肾的效果。
摩腹:应仰卧,以肚脐为中心,手掌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200次,有利于促进消化,提高睡眠质量。
提肛锻炼:宜平躺,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及会阴部,肛门紧闭,腹部稍用力向上收缩,屏住呼吸稍停2-5秒,再放松并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9次,长期坚持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情志养生
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中医认为忧思伤脾,人过度忧虑,会影响脾胃功能。低落的情绪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而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还可使消化系统肌肉活动失调,造成食欲降低、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雨水节气情志养生至关重要。应尽量调整心态, 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力争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