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0757-22318000
您现在位置: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 浏览文章

男子体检意外发现“隐形杀手”,心胸外一科专家表示:该病太隐蔽!
来源:心胸外一科  作者:阙艺华  添加时间:2025年03月10日   点击数:0

上段时间,心胸外一科入住了一位40岁的患者潘先生。该患者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就诊胸外科门诊,门诊医师查阅患者资料后建议住院进一步治疗。

患者入院后完善一系列检查,“纵隔肿物”考虑恶性胸腺瘤可能性大,需行手术治疗,科主任袁义组织讨论后认为,患者纵隔肿物较大,且可能侵犯左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手术方案初定为正中开胸胸骨劈开纵隔肿瘤切除术,备左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置换重建术。患者获知将实行开胸手术,表示很担心,袁义主任与主管医师将病情及手术计划充分详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同意手术方案。据介绍,血管置换手术属于胸外科“天花板”级别手术,术中需要阻断“上腔静脉、左右无名静脉”,阻断时间不能过长,在短暂的时间里需要吻合好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1.jpg

为尽快解除患者病痛,早日康复,元宵节当天,心胸外一科团队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术中见纵隔大小约10cm×10cm×5cm,且肿物包绕左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部分,为完整切除肿瘤,保守治疗效果,决定进行左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置换术,术程顺利,术后安返回病房。

2.jpg

术后第2天查房,患者除诉伤口疼痛外无其他特殊不适,在家属协助下可下床活动。现患者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左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置换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上腔静脉系统疾病的高难度手术。

手术适应证包括:

肿瘤侵犯:如肺癌、纵隔肿瘤等侵犯上腔静脉及左右无名静脉,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血管病变:上腔静脉及其分支的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炎等,造成血流受阻或血管壁受损。

血栓形成:上腔静脉内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无效,且有脱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风险。

什么是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纵隔(胸腔中部,两肺之间的区域)内的肿瘤。纵隔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结等重要结构,因此纵隔肿瘤可能涉及多种组织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什么是纵隔?

纵隔是胸腔中部的一个区域,位于两肺之间,前至胸骨,后至脊柱。纵隔内包含多种重要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和大血管(如主动脉、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胸腺;淋巴结;神经(如迷走神经、膈神经)。

根据解剖位置,纵隔可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三部分。不同部位的纵隔肿瘤类型有所不同。

纵隔肿瘤有哪些类型?

纵隔肿瘤可以是良性或恶性,具体类型取决于肿瘤的来源组织。常见的纵隔肿瘤包括:

前纵隔肿瘤

·胸腺瘤: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起源于胸腺,多为良性,但部分可能为恶性。

·畸胎瘤:一种生殖细胞肿瘤,多为良性,但恶性畸胎瘤也存在。

·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如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能侵犯纵隔。

中纵隔肿瘤

·淋巴结肿大:可能是炎症、结核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转移癌)的表现。

·心包囊肿:一种良性囊肿,通常无症状。

后纵隔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神经组织,如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多为良性。

·食管肿瘤:如食管癌可能侵犯纵隔。

如何治疗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的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的类型、良恶性及患者的整体状况。常见治疗方法包括:

手术治疗

对于良性肿瘤或局限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微创手术(如胸腔镜手术)可减少创伤和恢复时间。

放射治疗

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或术后辅助治疗。对淋巴瘤和某些转移瘤效果较好。

化学治疗

主要用于恶性纵隔肿瘤(如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免疫标志物的治疗,适用于部分恶性肿瘤。

纵隔肿瘤如何预后?

纵隔肿瘤的预后因类型和分期而异,其中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通常预后良好;针对恶性肿瘤则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晚期肿瘤预后较差。

纵隔肿瘤可以预防吗?

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措施,但以下建议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降低风险,包括:定期体检,尤其是胸部影像学检查;关注身体异常症状,如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

纵隔肿瘤虽然隐匿,但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如果您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