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令人望而生畏,因为它起病隐蔽,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据201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全世界2012年肝癌新发病为74.8万人,当年死亡69.5万人。而当年我国新发病肝癌患者约39.48万人,占全球新发肝癌例的52.7%,死亡率也超过50%,特别在我国沿海地区,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顺德是我国四大肝癌高发区之一。
研究表明,我国的肝癌患发病率有缓慢的上升趋势,而目前全球医学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却并不乐观,因此,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如何治疗肝癌?如何延长肝癌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如何改善肝癌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这一系列课题成为医学界的难题。
肝癌的主要形成机制
转移性肝癌:人体各部位的肿瘤,在恶化后,最终都有可能转移到肝脏,以及其他脏腑,成为肝癌或多发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乙肝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原因。我国的肝癌患者大约85~90%源于乙肝,乙肝是肝癌的主要来源。据统计,慢性乙肝患者每年有3~6%的人会发生癌变,5年的转化率为5~15%,其转化过程被称之为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研究表明,患有肝炎的情况下,如不戒酒,会增加患肝癌的转化几率。
因此,乙肝的防治成为控制肝癌、降低发病率的重要途径。接种乙肝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对肝癌高危病人,特别是乙肝病人每半年一次抽血检查甲胎蛋白和做肝胆脾B超,也是防治肝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目前群众对肝癌的防治意识不强,许多患者在确诊为肝癌时,通常都是中晚期,这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肝癌的治疗方法
外科治疗:近年来,我院肝胆脾甲状腺外科(普外二区)在肝癌的外科治疗方面不断突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HabibTM 4×腹腔镜肝切除术,术中对肝癌进行精、准的部分切除,最大限度地留肝脏,手术以出血少、甚至无血,在根治肝癌的同时,使患者手术创伤更小,患者获得了更佳的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内科治疗:我院肿瘤科在肝癌的内科治疗方面,技术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分子靶向治疗、化疗、介入栓塞等技术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肝癌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然而,每一种方法在肝癌的治疗中,都有其局限性,我院医务工作者不断引进国际肝癌治疗的最新成果和技术,结合临床实践,在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肝癌的综合治疗
为推进肝癌的综合治疗,7月30日,我院与顺德区医学会联合,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晚期肝癌多学科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顺德区医学会副会长、我院副院长、我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于新发教授主持了学习班,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许林峰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越明教授等国内著名的肿瘤学专家,以及我院肝胆外科、肿瘤科的专家,在会上就肝癌的综合治疗作了学术研究演讲,对肝癌的综合治疗进行了研讨。广州、佛山等市近200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学习班。
专家们就肝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外科与内科的结合治疗、内科各种方法的联合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方案进行了探讨。
肝癌的内科治疗使患者免除了手术创伤,但对病灶的控制没有外科精确,而动脉灌注与射频消融结合、消融放疗联合加腔静脉栓塞治疗、局部治疗联合靶向药治疗等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正在弥补其缺陷,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效果。
专家们的精彩讲学、精辟论述和独到的见解,让学员们耳目一新,带给他们新的视野、给了他们新的启迪。
我院举办的《中晚期肝癌多学科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成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一方面,表明我院在综合治疗肝癌的应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表明了我国医疗学术界对肝癌防治的重视。目前,多学科联合治疗肝癌,已经为成为全球肝癌治疗的新趋势,并且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区医学会副会长、我院副院长、我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于新发教授主持学习班。
我院普外二区刘清波副主任医师对肝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
越明教授对肝癌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性探讨。
我院肿瘤科副主任罗美华教授作肝癌内科联合治疗探讨。
我院肿瘤科主任周成宇副教授作原发性肝癌治疗探讨。
许林峰教授对肝癌的中晚期综合治疗进行探讨。
我院在肝癌的微创外科治疗方面不断突破。
我院运用射频热疗系统对肝癌进行治疗。